电影节的焦点从资本回到了电影创作本身,“电影制造之工匠精神”、“破译华语电影新机遇”、“叫好又叫座的电影是怎样炼成的”等主题论坛分别在各大会场举行。
“电影市场规模扩大最主要的动力来自需求侧,因为有人要看电影,只有快速增加电影数量和影院数量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进而进一步刺激需求。”任仲伦说。
乌尔善导演也直言:“工匠精神是精英者的自谦,中国缺少的不是工匠而是敬业精神,这是中国影人应该向好莱坞学习的。”
在资本大量融入电影市场的今天,2016年放慢脚步的中国电影市场给了电影行业冷静思考的时间——中国电影应当从2016年中国电影小年中汲取那些教训?
国产新片的主流趋势,国产明星的人气高低,以及中外最新行业观点都会在这里有所显现。究竟中国电影的未来之路要如何走?怎么才能像好莱坞大片一样横扫全球票房?
做内容真的不能急,如果你投资电影或者内容,快进快出的方法可能不适合,这个行业还是需要沉下心来做一个电影。好的东西是做出来的,不是抢出来的。
一年后,许多人为正在增速放缓的市场操心。中国电影曾连续11年平均涨幅保持在30%左右,但在2016年放缓,年增幅3.7%。
在峰会的“中国电影产业供给侧改革之路论坛”里,任仲伦首先摆正了对2016年票房增长放缓的态度,认为这是提供给中国电影从业者非常合适的理性调整期,尤其是在电影行业来说,也必须符合其他行业…
中国电影在2003~2010年期间,从9亿元到100亿元,花了8年时间,从100亿元到200亿元,花了3年时间,从200亿元到400亿元,花了2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