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并非中国电影发展的拐点,而是中国电影发展模式、增长方式出现了某种拐点。长期外向型增长模式带来的红利曲线已渐趋平缓,结构性过剩现象渐显,内容供给亟待加强。
近日,媒体报道了2017年的网络剧排片计划。从排片计划可以看出,几大视频网站正雄心勃勃地谋篇布局,网络剧的发展势头仍然强劲。
近日,媒体报道了2017年的网络剧排片计划。从排片计划可以看出,几大视频网站正雄心勃勃地谋篇布局,网络剧的发展势头仍然强劲。
开心麻花影业出品的第二部电影《驴得水》已上映一月有余,尽管目前的票房已经让开心麻花影业收回成本,但不足2亿元的票房与首部作品《夏洛特烦恼》14.4亿元的票房成绩相比,仍形成鲜明反差,这…
2016年11月25日,“2016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在成都举行。会上,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任仲伦做了主题演讲。
从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创下新高、频现国产电影票房奇迹,到2016年电影产业增长放缓、众多项目投入巨资而票房惨淡,中国电影产业似乎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拐点。
如果说“脸”是一个窗口,那么透过这扇窗,应该看到在“脸”背后更深刻的东西。现在社会急功近利,“看脸”也好,“不看脸”也罢,如果把电影当作艺术产品,角色一定比脸更重要。
今天,我也给大家来一个标题党的题目:“拐点”与中国电影“大变局”。大家知道,拐点论,现在是当下中国电影的一个最具争论性的热点。
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为艺术电影的生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渠道,但艺术电影想要真正复兴,还有漫长的道路要去探索。毕竟,艺术院线的良性发展,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源源不断的优秀影片来支撑。
资本进来有一个适应过程,一旦适应以后肯定不会再惯着明星,因为资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盈利,而盈利则需要中国电影进一步发展出健康的商业模式
中国电影发展需要的新力量,不仅包括年轻的电影创作者和从业者,任何在电影语言、电影技术、电影管理方式等方面有所创新的创作者和从业人员,都应当被纳入中国电影新力量的范畴。
报道称,电视剧并非一枝独秀,引进与原创类的综艺节目也在中国遍地开花,甚至走向“国际化”,吸引外国人参加,节目也借此实现了文化和本国软实力的对外传播。
正是因为华语电影长久以来过分依赖文学性,当华语文学止步不前时,华语电影也就难以带来相应的激变和进步。曾经的助燃剂、催化剂甚至有效原料,今天很容易就变成某种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