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票房数字目前正在扮演跟跟GDP一样的角色。我们对总票房这一数字的看重也就是最近五六年,每年年底,关于总票房的数字总是媒体们最热衷的标题。
最近,我的同行们又给中国电影发明了一个崭新的名词:“中仓电影”——指得是那些以中国市场作为第一大票仓的进口电影。有媒体做了个统计,这样的影片有21部。
张宏森也曾指出,影视行业缺少优质的制片人,这里指的是有战略前瞻性的复合型人才,对判断项目、好的制片人一定能判断优质的项目,既是协调关系的高手,也是项目运营的高手。
3月13日,第21届“香港国际影视展”(FILMART) 隆重开锣。作为国际影视重要商贸平台,本届“香港国际影视展”云集了来自全世界35个国家及地区超过800家公司参展。
从2015年创纪录的48.7%的电影票房年增长率,到2016年的毫无预警的“大降温”,去年仅仅保住了增长,中国电影产业刚刚经历了最为跌宕的一个年头。
电影是一个国家的相册,映照着人们的希望和梦想。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十几年来,电影市场高速成长,国产电影创作力量不断壮大,电影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中最活跃、最耀眼、最奋发有为的领域之一…
保底也已经演变成了几乎所有热门或者是不那么热门的影片发行必备的套路。位于中下游的中小公司,或者刚进入这个行业的公司,似乎并没有耐心慢慢发展,大价钱保底影片想要一战成名,那就不得不赌…
2016年年底,国内院线的集中度为61%,而2015年年底,这个数字为60%。也就是说,在经过一年的频繁并购后,院线的集中度,只提升了1%。
通过中外合拍,中国电影“借船出海”,中国电影该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传播力度,在全球范围内乘风破浪呢?
中国电影业集体出海已成为不可逆转趋势,一方面中国电影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2016年银幕数达41000余块,超过北美成为全球第最多银幕数地区,且有专家预测未来中国电影银幕数将超过6万块
当3月档期的进口片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力时,外界不再惊呼“好莱虎”卷土重来,而只是说,它霸屏了。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反而是中国电影的一种进步。
近年来,以BAT、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大量资本注入电影市场,IP、明星、制作等价格水涨船高,产业发展却在2017年难掩疲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