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电影事业的制度优势;还来源于电影市场日臻完善的档期布局。同时,电影市场需要在档期经营上进行更为精细的布局,电影制片方也要把更多精力投入在电影创作上。
《电影艺术》由中国文联主管、中国影协主办。1956年10月,《电影艺术》(时名《中国电影》)在北京创刊,迄今已有65年历史,是新中国第一家专事电影评论、电影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
11月9日,国家电影局官网刊发了《“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简称《发展规划》)全文。文件披露了“十四五”期间,国家电影局对于人民院线、艺术院线等特色院线发展的规划内容。
《规划》还提出2035年我国将建成电影强国的发展目标,培养造就一批世界知名的电影艺术家,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大幅提升等。
《规划》共设置7个专栏25个工程项目,系统阐明了“十四五”时期中国电影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要举措。
电影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 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形式, 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识。 发展和繁荣电影事业, 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电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有关决策部署,锚定文化强国目标,聚焦电影强国建设,对未来五年中国电影发展进…
11月8日,是第22个中国记者节,也是奔波在一线的新闻工作者们再平凡不过的一天。 在本期《蓝羽会客室》中,中国电影报道的记者们也从镜头背后走向台前,讲述起自己与中国电影的不解之缘。
中国电影(600977)近日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营业收入3,826,807,865.29元,同比增加262.94%;净利261,616,159.45元,同比净利增加146.77%。
中国电影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第三季度81.44亿元,同比增长37.28%;第三季度净亏损4362万元,同比增长23.58%。
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下,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强国目标的树立也对电影强国建设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