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十一并非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黄金周”,据《解放日报》报导:同比去年报收的18.5亿元,今年国庆档票房累计“缩水”近2.8亿元,止步于15.8亿元,为内地国庆档票房首次下跌。
今年,被统称为“小鲜肉”的李易峰、吴亦凡、鹿晗、张艺兴、TFboys等人气明星纷纷开始了演员之路,他们不仅交出了大银幕作品,也在小荧屏参与了不少电视剧的演出,受关注度有增无减。
影响票房增速的原因很多,当务之急是“把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作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命脉”,要用“工匠精神”“精雕细刻的精神”提高中国电影的质量和水平。
与此同时,相关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影市业绩下滑与观影的电商补贴取消、电影票相对更贵有一定关系。但这些并非主因,关键是电影供给“不给力”。
话题明星云集的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片方聪明地提前一天上映,四天收入4460万;《爵迹》进账2920万,没有之前《小时代》系列的首周强势。
今年好莱坞暑期档的输家输得各有原因,最大的共同点是“脸熟”这种所谓安全的商业逻辑,已不足以保障影片在市场上傲视群雄,“傍经典”在比创意比故事的文化产业中已经不再是票房保险。
经历暑期档和中秋档惨不忍睹的票房负增长后,这股“低潮余波”很可能将继续蔓延至国庆档。自《我不是潘金莲》挪档后,国庆档仅余4部主力电影
在上座率并未饱和的情况下,影视公司执着于大兴土木搞院线建设又是何种原因?热炒的IP以及多元化布局究竟谁才是行业发展的制胜利器?
在这喧闹十足的市场里,却有一类电影因为透露出深深的人文关怀,被网友称为“暑期档的一股清流”。不过令人尴尬的是,这些电影虽然口碑绝佳,但却依然避免不了市场空间小的尴尬。
去年被热炒的“小镇青年”和“IP电影”概念在数据面前宣告泡沫破灭,而且也映射出当前电影生产“重利不重质”的浮躁风气,更反映了国内电影业人士对市场主力的认知和预期存在误差。
国外电影业也曾经存在过“偷”“瞒”“虚”现象,但在完备的电子统计系统、合理的利润分享模式、高昂的造假成本面前,人们谈“假”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