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电影生产模式是“导演思维”,也叫“作品思维”。导演提供什么项目,电影公司就得投资什么项目,例如张艺谋说我最近最想拍的是《归来》,乐视张昭就说,好!
《奔跑吧兄弟》电影版,截至到2月7日,票房已经达到3.68亿,这个数字告诉市场,2014年春节档《爸爸去哪儿》的火爆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市场的选择。
截至2015年1月底全国农村已成立数字院线304条,其中有155条院线订购了1845影片。总场次为519577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3464场,涨幅为2.66%,实现了2015年订购“开门红”。
传统大片模式已经不再是吸金能力的唯一选择时,在全世界观众最挑剔同时也是最容易的电影市场里,如何找到他们喜欢的口味正在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参与者不得不面对问题。
随着《奔跑吧兄弟》电影的热映,以及于贺岁档上映的《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综艺电影近日成为了业界电影炮轰的对象。真人秀节目是否可以改编成电影,美国电影《饥饿游戏》是最好的回答。
从“产品经理”的视角,《跑男》电影然而此次跑男电影能够作为综艺电影第二波,表现出超过前辈的架势,其中从关注到票房的转化过程中,移动互联网与电影的结合扮演了票房支点的作用。
大华语电影在国家的文化强国战略和民族复兴历史工程中理应起到更大的作用,并且有效改变世界电影的地理版图、文化版图,进而进一步形成我们有更大影响力和话语权的电影新格局、新秩序。
近两年来,影视圈也出现这样一种怪状:重口味、缺乏内涵的作品大行其道,成为吸金利器,随着商业化生产流水线化,电视剧收视和电影票房找到了肯德基的“鸡翅速成”大法。
电影行业要发展,不能只靠自体循环,寻求金融资本的支持是必然趋势。然而这些年来,涌入电影的投资者先以煤老板为代表,随后是房地产商和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却一直冷静旁观。
“我是以导演的身份在行使一个产品经理的职责和功能。”张一白这样形容自己在《匆匆那年》一片中所扮演的“角色”,这部影片以约4000万元的投资最终拿下了近6亿元票房。